疫情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的思考
--以宁职院为例
一、研究背景
2020年春季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在线教学维持着全国大中小学生和教师们的“停课
停学、停课不停教”,对稳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线教学,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行为,是疫情当下的权宜之计,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。课题组以宁职院为研究对象,分析了在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,如优质课程资源不足、师生信息化素养不足、硬件条件未达到实战要求、数字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,并在对其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,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的力度、提高师生信息素养、加快构建智慧校园、加快数字教材开发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。
二、问题梳理
1.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不足
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和应用,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范围共享。以我校为例,2016年以来共立项25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立项200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但是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程缓慢,优质课程总量偏少,校际共建、校企共建、区域共享等联盟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拓展等。本次疫情下开展在线教学,现有的课程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井喷式增长的集中学习需要,更做不到正常的系统性学习,导致线上教学伊始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。
2.师生信息化素养不足
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和新型上课模式,于教师而言,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高质量在线教学的实践经验,短时间内要做好有别于线下课堂的教学策划、课程资源准备,熟悉、掌握各类平台的操作与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,迅速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,提升线上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能力等面临不小的压力。于学生而言,多年来学生已经习惯被灌输式、被推动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。在线教学放开了传统课堂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,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端没有任何强制性,学生可以随时入群退群,可以随时启动或终止服务。高职学生本身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力相对较弱,即便是面对面的线下授课,也很难保证学生专注听课并高效参与,导致在线学习完成率低、学习效果不理想。
3.硬件条件未达到实战要求
网络质量决定着在线教学的效果。高职院校首次开展大规模、广范围、长时间的在线教学,原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准备不充分。在线教学初期,教学平台集中使用时,出现卡顿、掉线等情况,使得在线教学环境不稳定,导致教学以及信息传输的中断、延迟现象;各种终端设备软硬件的兼容存在很多隐患。
4.数字教材开发滞后
面对突如其来的集中性、长时间的在线教学,教材的配套数字资源较少,导致在线教学中教师不得不临时准备大量教学材料,教学ppt和网络版教学材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,而这些资源大多是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积累,并非专门建设,内容大部分不成体系。
三、相关建议
疫情,无论是对国家,社会还是个人,都是一场重大灾难。但是对于教育教学,也许是一次改革与创新的契机。通过本课题实践研究,我们提出以下建议:
1.引建结合,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力度
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坚持学校主体、企业参与,充分调动学校、课程联盟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,汇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,建设数量更多、质量更高的在线课程。加强“智慧职教”“爱课程”、校内moodle 平台等资源平台的建设应用,探索优质教育资源遴选机制,充实和应用优质课程资源库和校本名师资源库。强化校企共建课程教学资源,通过校企合作,将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,建成一批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核心课程。借助“互联网 ”手段,依托在线开放平台,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富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,建成一批“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”的精品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。
2.深化课堂革命,提高师生信息素养
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、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未来课堂,建成支撑网络化泛在学习系统,利用大数据和云技术实现师生间、生生间灵活互动的多样化新型教与学创新模式,提高“互联网 ”背景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通过校本培训、网络研修、省培国培等方式,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。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,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,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、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。建立教学信息收集、整理、分析、反馈机制,强化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监控与预警;强化教学实施、师生互动、作业评阅、成绩评定等教学过程管理。
3.统筹布局,高标准建设智慧校园
实施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网络服务品质提升工程,加快推进校园网ipv6 部署,推行基于统一校园ip 网络的安防监控、门禁、考勤、数字广播、消费、生物识别、一卡通等物联网应用及整合集成,实现校园楼宇万兆互联、用户千兆上行、无线校园全覆盖,重点区域大容量密集覆盖,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。加大智慧教室建设力度,实现智慧教室占全校教室总量的65%以上。升级建设全校有线、无线网络统一认证平台,实现全校主要教学场所、图书馆及重点区域的无线网络密集覆盖,提供安全、便捷的校园网络环境。加强智能化、模块化的idc 中心机房建设,搭建智能化的机房环控监测平台,建立自动化、可监控、易管理的数据备份机制,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安全、稳定、连续运行。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,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标准,落实管理办法。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,制订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,增强安全预警、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,形成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、完备的、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。
4.加快开发,推进数字教材建设
依托学校主持建设的2个国家级、5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,11门国家级、25门省级和200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资源,学校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建课程中心,进行教材开发;以“信息技术教材”为重点,打造集成在线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材,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,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显著提升。
总之,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在线教学并不是短暂的井喷式教学模式,而是一场更为长期的教学革命。高职院校应以滚石上山的勇气、开拓创新的锐气,撬动课堂根本性变革,不断深化技术与应用的融合,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。
(作者:周艺红、赖林弟;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“疫情与教育”专项课题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证研究—基于宁职院的研究》(2020yqjy298)的研究成果)